1. 發揮同學的正能量,透過與長者分享,影響長者有更有動力生 活。
強大的奸角只會存在於漫畫的宇宙,而在現實世界中,最可怕的敵人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就是我們自己。習慣、方便、價廉物美,成功把塑膠產品打進人類文明中的每一個細節,同時塑膠垃圾亦無孔不入地走進地球每一寸空間。今年,就讓天虹學生化身為《塑膠奇俠》,透過「破碎」、「溶化」、「倒模」和「重塑」,將生命重新注入塑膠垃圾,喚起我們對生活習慣的重新思考。
天虹小學學生與基層兒童成為筆友,利用手寫的温度共享快樂。
因有感校園及社區內噪音問題日益嚴重,故希望設計好聲音提示燈去提示人們注意噪音污染問題,以免影響精神健康。
香港被譽為是個中西薈萃的國際城市,融合了多元文化和宗教的繁華都市。但一直以來,這個城市中各個少數族裔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不被認識和了解。浸信會天虹小學一班高年級的小學生希望打破文化隔膜,走入不同文化世界,學習其他人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並創立一個國際性節日,設立多項新興節日的「習俗」讓香港成為第一個慶祝這個多元文化的節日,希望世界各地能於同一日或季節中,一起慶祝文化共融和聚會!
我們希望以囚友的故事作為藍本,拍攝成為一齣微電影,再把作品送到懲教院所及上載到社交平台,讓社會大眾關注在囚人士和更新人士需要,向他們表達愛與關懷,藉以減少他們被歧視及不平等對待的情況。
我們發現香港每年有30,000 - 40,000公噸舊車呔被棄置在堆填區,由於車呔用橡膠製造,不易腐化,長時間埋在地底不僅阻礙土地排水,還會破壞生態;若以焚燒方式則會排放有毒空氣,污染環境。如此下去,香港堆填區到了2020年就會飽和,地球伯伯一定很傷心,我們全組組員想為地球伯伯出一分力,減輕車呔棄置問題,把舊車呔大改造,改成有用的傢俱及玩具,還可以用來美化校園及增加遊樂設施,令天虹校園更有特色。
透過自製環保清潔劑和提供清潔家居的服務為獨居長者帶來舒適、乾淨和安全的家居環境。
「天虹傘兵」,擔當承先啟後的角色,透過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遮王」追溯雨傘的起源及無數傘下的故事,讓人們認識製造雨傘的手藝,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育、承傳;更盼望能夠培養人們惜物的態度,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除此之外,為了讓「傘的故事」得以延續,「天虹傘兵」亦肩負「突破」、「解難」的使命,創建「天虹雨傘」,像彩虹般守護有需要的人!
減廢重塑係我地既夢想!飲完即棄既膠樽,唔通真係只有去堆填? 再係咁落去,地球上每一種生命都會俾塑膠消滅嫁! 我地要用我地既力量去守護地球,我地唔可以再消費即棄塑膠! 啊啊啊啊啊! (儲氣) 我地係浸信會天虹小學升級再造 沸膠少年團Gao Buster!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按國際助老會「全球長者生活關注指數」的調查,於2016年,在全球97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長者在「相對心理健康」指標僅排第79位,情況受到關注。 我們希望藉著為長者製造人生紀錄冊,讓長者可以緬懷過去珍貴的回憶,為他們帶來歡樂。我們會跟長者訪談收集資料,同時讓長者感受到我們的關懷。
從UN17選出主題:海上與陸地生態保育,讓孩子從繪本故事中發現世界環境問題,從網上資訊理解世界生物共同面對的問題;十三個孩子漸漸投入議題,想方設法希望解決問題:一方面建立動物救護車,一方面將學習歷程製作成短片或繪本,希望既能有具體行動來幫助被人殘害或環境污染下掙扎求存的動物;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動物發聲,引起公眾關注。
難民受到不公平的歧視,一直是我們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每個難民都有自己背後的慘痛故事,有的失去家人,有的失去家園,甚至有的失去生活的基本資源。為什麼我們不能夠用愛去接納他們?我們相信要達至和諧社會,我們一定要站出來,學習用愛關心他們,給他們一個平等的機會,給他們一個家的感覺。因此,我們決定與難民同行,在艱難的生活路上,帶給他們支持和快樂,讓他們忘記背後,努力向前。
We are a group of dreamers who aspire to help the environment by up-cycling clothes to reduce landfill.
今日我們這個黃大仙社區,住有超過7萬的長者,當中有不少是獨居老人。他們都很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他們的生活孤單,沒有太多人了解他們的心事,加上他們的身體日漸衰弱,心情便更沉重。我們希望透過與長者接觸的活動,使了解他們的需要,建立友誼,關愛他們。
同學每天都會在學校逗留8小時。換句話說,他們花了三分之一的童年於校園內。因此,校園的環境非常重要,而栽種植物於空氣質素欠佳的香港是提升環境質素的有效方法。可是,香港空間有限,位於屋村內的天虹小學雖設施齊全,也要面對缺乏栽種地方的難題。學校除了地下後花園外,幾乎沒有植物的影蹤。守護天虹植物隊的同學將會化身成為植物天使,於校園內有限的空間栽種無限的植物,默默地為同學的健康奮鬥。
教導長者使用智能電話的運動程式及智能手錶,讓他們能了解自己的運動數據,藉此與其他老友記分享及增加做運動的動機。亦會教導他們簡單的居家運動,令他們能建立運動習慣。
香港每天棄掉約3600公噸食物殘渣(廚餘),大部份廚餘仍可食用的;而社會有不少人吃不飽。廚餘帶來嚴重的問題:消耗地球資源、迫爆堆填區、發出臭味,滋擾民生、釋出甲烷,加劇全球暖化、處理廚餘浪費大筆公帑等。為了解決廚餘問題,我們發起「惜食、減廢、愛地球」行動,學做「惜食」廚司。我們回收剩食,分給有需要人士;學習廚藝,與人分享食物;學習如何讓廚餘「再生」;尋找獨特烹調的食譜,分享個中的故事。請多多支持!
將廢棄的膠樽循環再用,製作成座椅,送給長者。
編寫一個網上學習平台,讓小朋友自主地學習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獨居長者的人數更升至15萬。老人家手和腳已失去支撐身體的力氣,就算是從座椅上站起來,也成為要別人幫忙的艱難事,縱使有拐杖也是要花上很大的力氣才能站得起來。我們期望能設計一張符合人體工學,令老人家坐得舒適,又方便起身的坐椅。老人家只需用手腕的力輕輕拉動凳旁邊的操作杆,坐墊便會從後慢慢升起,借力給老人家,讓他們能輕易的便能站起來,不用被迫長時間坐著,增加血液循環,令他們更健康。
利用街坊鄰舍捐贈的舊衣物,再經過學生們和老師們的巧手,製作出可替代膠袋的環保產品,並於校內宣傳,身體力行,帶動校內減少使用膠袋,培育環保風氣。
大「自」然和「動」物的保育。
透過訪問,找出黃大仙的健康問題,也希望將我們找到的結果透過桌上遊戲在區內學校宣揚
海洋正在咆哮!希望Ocean Bark希望透過想像,創作海洋故事角色,並以各角色製作Makey Makey 「電子樂器」,宣揚愛護海洋生態的訊息。
一枝飲管你會想起甚麼?飲品?方便?用完即棄?我們卻想起血、淚、海龜的痛。人類的狂妄、自大,以為可以至高無上,其實只是蝗蟲,不斷消費地球資源的寄生蟲。我們希望由進食開始,推廣走塑文化,減少消耗地球資源,更要製造安全、方便的可替代食用餐具。
健康是人生最爲寶貴的財富,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而擁有了健康,就可以享受生活樂趣,創造一切、擁有一切。我們希望從自己開始,認識正確的健康訊息,實踐健康的生活習慣,並把健康知識傳播到家庭、學校及社區,共同建立美好的環境。
我們組改名叫拆止膠「拆」 我們組本年的計劃會分拆成2部份 1.製作與環保內容相關的立體投射卡牌遊戲 2.製作可食用/可分解的膠袋 「止」膠 盼望透過遊戲教育、產品制作,令膠袋的普遍使用量減少及停止。 從而達到環保,保護地球的果效。
誰曾想過魚需要水這件如斯簡單的事需要保護?現實卻對我們說:「不多於50年,海洋中塑膠的數量將比海中的魚更多......」不但如此,人類過度捕魚/海洋生物,也令大量物種消失......種種情況均讓我們不得不說:「請讓魚回到自己的地方!」
風吹樹倒......是必然的事嗎?有沒有辦法於颱風前防患未然呢?如果大風吹,樹倒不再,能實現嗎?
每家每戶每天都棄置大量垃圾,但有調查發現有六成可回收,我們想由每家開始減少"假"垃圾,我們覺得人們將一些可回收的東西扔掉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及阻塞家中,我們想以UPCYCLING+設計+科學知識做一本家居百科全書,教人用棄置的"垃圾"重做有用的用品,以解決生活上的浪費。
由於現時塑膠製品泛濫,塑膠垃圾會隨之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日趨嚴重,海洋生物會被塑膠垃圾纏繞受傷或是誤食塑膠而死亡。有見及此,我們組26個小朋友希望變身為走「塑」小偵探,推廣減少使用塑膠,並運用6R原則把兩種比較容易回收的塑膠升級再造,把塑膠垃圾變成一些有用的物品,但現時我們只有一些初步的構思,我們需要相關的資源和技術幫助我們,亦幫助海洋。
小朋友希望透過自己的一雙手去支持香港運動員
在香港,65歲及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當中,每年大約每5人便有1人跌倒。而跌倒的人當中,約有75%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和骨折。我們相信跌倒是可以預防的。本組計劃從三方面幫助老友記處理滑倒問題。1.預防﹕透過滑滑老友app,讓他們學習老友防滑操。設計智能防滑拖鞋。2.意外通報系統。3.康復支援。望能全面支援老友記滑倒的情況。
協助香港快餐店減少使用任何塑膠用具
透過不同的活動來實踐愛自己、愛家人、愛社區及愛地球。每個活動的籌備會加入社會和情緒學習,以培育孩子五種核心能力,包括(1)自我覺察;(2)社會覺察;(3)自我管理;(4)人際關係技巧及(5)負責任的決定。
「掛住你」,為了$5.3。1)不用洗「衫」;2)不用晾「衫」;3)不用收「衫」;4)不用乾「衫」;5)不用摺「衫」。
「貧窮」一詞,可能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正體會。有人三餐不繼、有人連安身之所也欠奉。面對著此狀況,能力弱小的小學生又能作什麼?但願小眼晴透過鏡頭,記錄社會現況;透過攝影,觸及仁心。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