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Collaction 會根據隱私權政策使用 Cookie 來提升您的用戶體驗、以及加強系統安全。

膠飲管BYE BYE

人們每天不知不覺掉棄無數膠飲管,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估計香港人每年掉棄約17億支膠飲管,人類數分鐘的方便,卻對大自然造成極大的破壞。 每天有無數膠飲管被掉於海洋或郊野,動物因誤食而生病受害,甚至死亡。大量塑膠入侵自然,最後人類無可避免會自食其果。 因此,為地球,為人類,為動物,我們應該減用膠飲管,一同向膠飲管BYE BYE! 請大家支持!
姜嘉琪

向方校長提出建議

11月22日我們完成了給方校長的信。11月23日,我們將信件交給方校長,信中內容包括我們對學校使用膠飲管情況的分析及就學校減少使用膠飲管提出一些建議。

親愛的方校長:

     你好!我們是三年級Dreamstarter-《膠飲管ByeBye》組的同學。非常感謝校長參加了Dreamstarter計劃,讓我們能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一起追求夢想,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我們希望能透過這次機會提高自己和同學對減用膠飲管的意識,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就式宏家三至六年級同學膠飲管的使用情況,我們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截至十一月十六日,共有69位同學完成了問卷(查看附件一),結果顯示58%的同學(40位)有使用膠飲管的習慣; 65%的同學(45位)嚴重低估了香港膠飲管的使用量; 52%的同學(35人)嚴重低估了膠飲管的遺害。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反映大部分同學都有使用膠飲管的習慣,但卻不了解膠飲管的帶來的影響。此外,我們曾經抽樣調查樓層的垃圾箱(附件二),結果顯示膠飲管佔垃圾總數的24%(8枝),反映膠飲管佔學校垃圾量的比例不少,情況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發現除了日常使用的膠飲管外,不同科目也會利用膠飲管作為教具或材料,例如數學科會利用膠飲管製作立體圖形; 常識科會利用膠飲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等。此外,學校陸運會時會向同學派發一包打氣棒(內附膠飲管2枝),17班學生參加活動,每班約30人,即估計當天共使用約620枝膠飲管。據觀察所見,活動後膠飲管(及其他塑膠袋)都被丟到垃圾箱裏,因此半天的活動製造了數百枝的膠飲管垃圾。


         我們就式宏家使用膠飲管的情況,有以下的建議,敬希校長參詳:


(一)減少使用

       我們知悉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正推動《無飲管運動》,很希望我們式宏家能參與其

中,成為為計劃的學校伙伴,成為一所「無飲管學校」(不主動提供膠飲管),以減低使用膠飲管的數量。


(二)替代使用

      我們建議小食部可提供可循環使用的飲管,並回收循環使用。另外,我們建議進行學

校活動時,儘量以天然素材代替塑膠物料,例如以竹枝或紙飲管化替膠飲管、以可循環使用的打氣工具如樂器代替打氣棒,以減少膠飲管垃圾的數量。


(三)循環再用

      我們建議學校課室加設膠飲管回收箱,如進行需要使用膠飲管的活動前,先進行膠飲管

      回收活動,請同學用完膠飲管後洗淨吹乾再帶回校使用,這樣就可以減少使用膠飲管的數量。


(四)加強教育

      如我們成為一所「無飲管學校」後,就可邀請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到校進行有關減用

膠飲管的教育講座,提高同學對減用膠飲管的意識,了解膠飲管對大自然的傷害,進而以行動保護地球。


       另外,我們可以在小食部及課室張貼無飲管的宣傳海報,提醒同學要減少使用膠飲管。


        我們的《膠飲管Bye Bye》計劃中希望能籌得指定的款項,購買可循環再用的飲管派發給全校同學,鼓勵同學建立以替代使用的方法減用膠飲管的好習慣。如我們能成功籌得目標款項,望校長能支持我們的行動,和我們一起推動式宏家的無飲管行動!


      以上各項是我們的計劃和建議,很希望校長能給予支持和機會,帶領同學建立我們無飲管的式宏家!

        敬祝

均安

《膠飲管Bye Bye》組組員


潘嘉榮 黃家皓 鍾曉晴


黃子曦 梁振軒 卓舒鋇


楊婧恩 王雅珺 姜嘉琪老師


謹上

2017年11月23日

Collaction 拉近您和您最關心的社會話題

膠飲管BYE BYE 透過 Collaction 管理項目及尋找各路英雄的協助,在這裡您可以追蹤有趣的社會創新項目,並以您的力量一起協作更好的社會。

您也有好的故事及有趣計劃?加入 Collaction 介紹您的項目!

加入 Collaction 了解更多
項目展示服務由 Collaction 提供

追蹤我們

LANGUAGE / 語言

© 2014-2023 Made with by Collaction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