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 - 初次見面,破冰活動
組員來自不同班別,以致不同的年級,為了凝聚組員,彼此認識及建立融洽的組員關係,我們用兩堂時間進行了一些破冰活動。例如:其中一個為「第一印象」,經過自我介紹及講解自己的喜好後,對各人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後,透過分組設計不同的問題,向同學進行提問,以了解他人對自己有何感覺。老師從中,認識各組員的長處、弱項,以便在日後不同的學習活動及項目工作進行分工。
9月中 - 從組員喜好決定方向
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要從中決擇方向殊不容易。當中,有同學喜歡跳舞、有同學喜歡做演員、有同學喜歡跳做冒險家,大多截然不同。然而,大部分組員都有上網瀏覽Youtube的習慣,更喜歡觀看一些Youtuber的短片,介紹不同的主題,如線上遊戲、小手工、化妝等,他們更被一些二次創作的短片所吸引,如日本CHEE YEE Teoh的「PPAP」更令他們大為興奮。故一致贊成,拍攝短片,經營一個頻道,成為Youtuber。
9月尾 - 從社區出發
決定方向後,如何決定主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們近半個月!遊戲、小手工、教功課等等,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都是雜亂無章,甚至因此同學之間出現過激烈的討論。最後,我們決定還原基本部,從網上現有的Youtuber去研究,發現很少Youtuber會分享社區的資訊,因此我們組決定主題需與社區有關。
10月頭 - 食在黃大仙
社區對小學生來說,是生活的地方,在這裡居住、用膳、玩樂,以致購買日常生活所需。而當中「食」,是小學生最為重視的一部分。放學、放假,與家人朋友相聚,都會在想一個地方「邊吃邊閒聊」,而分享到各人平日會到那裡「食飯」、「下午茶」時,發現他們不盡一樣,有些到大型商場、有些到樓下的小食店「醫肚」,才發現黃大仙不只有連鎖店,更有一些小店藏於社區當中!即使住在黃大仙多年,也並不完全了解這個社區!因此,我們組便以「食在黃大仙」,作為我們頻道的主題,希望透過短片介紹另一面的黃大仙,亦鼓勵大眾「撐小店」,保留社區的獨特性!
10月中 - 設計拍攝內容與試拍
老師場境設訂:推廣學校小食部
學生分為三組,討論如何推廣學校小食部,並由老師剪輯進行反思不足:
1. 誰是影片的受眾?
2. 推廣內容是甚麼?(整個小食部?小食部其中一種食品?)
3. 推廣的形式與拍攝手法(改歌詞?新聞主播?微電影?故事內容設計?)
4. 取景(實景?)
5. 道具(食物?場景?)
6. 現場收音?(雜音?清晰?)
7. 拍攝角度(畫面光暗)
發現遇到的問題,進行改善!
10月尾 - Pitching Day 預備